完整发言请自行google
本文纯属个人无聊的时候消遣时间之作,会对20大与19大关于宏观经济部分论述进行对比,
请讨论政治自觉离开评论区
首先是对20大发言outline与19大的一个简单对比
首先,我们找到关于经济的part,橙色highlight,看到总指导思想没有发生转变,还是延续了过去的“新发展”的概念。但20大当中提出了一个新重点是“高质量发展”。
我们从第四部分经济part的第一段的总方针里面可以窥视到要怎么样“高质量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中几个上面几个加粗斜体的概念是从19大中没有出现过的。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后面有具体论述,而扩大内需则是20大提出的一个新重点,但遗憾的是从报告中未能找到具体方向。供应链韧性是要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而最后关于质量的论述也意味着在未来5年,传统经济指标的增长可能已经不是重点。
下面来看看,分小点的论述
这次20大把经济体制放在了第一点,而产业方面也把重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化到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我们来看
公有制经济及国企部分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比19大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对公有制的部分的论述与19大基本一致
民营经济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对比19大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大对民营企业似乎较之前有了更多的鼓励及保护,在19大也曾提到世界一流企业,但是实在国企改革部分,而20大则强调了在民营经济部分强调了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宏观调控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地方与中央财政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当中没再提19大的“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论述。而新增了对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的新重点。
反垄断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而19大的用词是“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就我个人而言,二十大的关于反垄断的论述会较19大用词更为温和。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较19大保留了“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重点放在了“ 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建设若干强国目标中,用“制造强国”替代了“科技强国”,并舍弃了“智慧社会”的说法。可以看出20大较19大有更务实的目标。
重点产业
20大把目光投向了制造业,对于高端技术的关注也集中在了制造业,同时也保留了对绿色概念的关注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们回顾19大,互联网人工智能曾经是宠儿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而在20大关于互联网/数字经济,仅有以下较为笼统的描述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除制造业外,20大提出以下行业也是发展重点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基础设施建设
20大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描述,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对比19大里面有非常具体的基建方向
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我认为大基建不是未来5年的方向
三,四,基本一致,略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首先,19大用词是全面开放,20大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上有差异。
其次,19大部分对“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论述在20大没有再出现,对开放程度的用词也更为保守。
最后,有一条新的关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论述。
20大有关发言如下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结来说,20大兜兜转转又将目光投向了消费内需与制造业,也对一些过去两三年受到压力的民营经济作出了补偿性的放宽,也似乎没有过往那么多比较激进的改革目标。尽管行动方案也较之前更为务实及保守,关键中的关键如何扩大消费内需仍需更具体的行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国内对本国经济及国际形势都不乐观,因而对内循环与国家内部自给自足更为看中,同时也希望通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获得一个难被替代的位置,从而提高出现冲突时候的话语权。
个人建议关注方向:
- 制造业 X(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
- 国有经济
个人建议避免方向:
-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 中高端消费,共享经济
- 传统外贸
- 基础设施建设
利益相关:电车三傻持有者(希望这波有政策能扶得起这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