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升级装备,短期预算3k以内,还在纠结中。背景是:
- 2019下半年的fuji xt3 + 18-55 (感觉背刺了,还没用几个月,fuji就出了带防抖的xt4)
- 普通摄影爱好者,平时出去旅游的时候拍拍,偶尔拍狗,偶尔和LD一起扫街,超过1.5小时的hiking绝不带
- 修图很少,可以接受少量Lr随便调调色 曝光
富士用到现在的感受,以及想升级/购入新镜头的原因
- APSC轻巧(很重要,很重要),毕竟愿意带出去最重要
- 操作非常喜欢,颜值高
- 滤镜还不错,但是XT3少了几个,官方也不给升级固件。不过滤镜看多了 也有点厌了。
- 对焦一般,糊片率明显比朋友的A7iii要高。
- 涂抹感严重,家里是只小白狗。光线一般的话 拍出来经常涂成一片白。
- 暗光很一般,毕竟apsc嘛。。
- 18-55 总感觉肉
- 录像挺强,但是我很少用,还是拍照为主
目前不打算卖掉这套装备,因为总共加起来估计也卖不到900刀,而且LD偶尔也会用。
如果继续买镜头的话,考虑:
- 卖掉18-55。等价格稳定后 买新出的16-55 f2.8。比一代轻很多(很重要)
- 70-300。有次观鲸拍不到,后悔至今。但是我也不打鸟,可能买个二手,或者greentoe挂个低价
- 弄俩定焦,56mm + 待定
- 如果满意的话,后续再升级机身
如果双修的话,索性富士就当个备用机 买一些定焦玩玩。并且购买时间线将会拉长很多很多(这样看起来短期就不会剁手很多lol)。索尼的话考虑A7C2:
- 性能完胜:只在店里摸过,不过试用朋友的A7iii+24-105后,对焦真的强太多,画质细节也好。C2应该强更多
- 准备先买个20-70 f4或者24-50 f2.8。这个体积以及1kg的总重 快是我现在的极限了。一套下来 已经2.7k+,后续只能慢慢买镜头了
- 似乎C2支持拍照套lut,可以减少后期负担
- 毕竟全画幅,以后再也不烦 什么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言论了lol
- 大部分变焦头很重,短期不考虑24-70 f2.8 GM2,虽然比一代轻不少,但我目前觉得还是太重。但是 万一以后不觉得重量是个问题,或者被它惊艳到的话,也许就买了。留个可能性吧
- 有个concern:万一很快发布的a7m5全面升级,虽然大概率会比c重140g,可能到时候又有点眼馋了lol
非常支持这个观点,所以
这个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想搞索尼双机的情况下。我自己的话是23,33,56,90都有,我推荐33和56
70-300也挺好的,但是总归适用范围有限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有望远的需求,残幅长焦肯定是要比全幅轻量化,也更便宜的)
1 个赞
Thjklf
11
虽然马上要2025了但是索尼的直出依旧不怎么样 尤其你还是富士用户
IMO 索尼和Lightroom依旧是强绑定
嘿嘿我hiking标配两机三镜 a1+70200 a7r3+2470 再放一个35gm or 1635pz垫包
1 个赞
双修呗,富士平时扫扫街,拍拍人的,sony可以上个c2+2手24-105,可以胜任日常80%的拍摄了。观鲸这种不是太频繁的活动可以出行之前借个镜头吧,或者上个腾龙的50-400 
推荐 SIGMA 24-70mm F2.8 DG DN | Art | SIGMA Corporation of America 2470 GM一半的价格,几乎90%的画质和性能。
另外,如果你的需求是记录生活且轻便,我觉得APSC挺好的。A7C2虽然轻便,但是全画幅的镜头不可避免的比半画幅镜头大一圈。
1 个赞
然后有人会怒斥4433算什么中画幅,只有5340才是

同xt3用户来观望观望。
目前的配置是xt3 加第一代35 1.4定,加唯卓仕75 1.2定,加18-55狗头
两个定焦很满意,一直想把狗头换了,在等新出的16-55第二代
我也在等1655二代。btw 有没有觉得xt3的对焦很拉跨
我用富士没有防抖和有机身防抖的出片率简直是两个级别的 前两年入了X-T4后很少糊片了 可以买个X-T4或者X-T5试试看对比下
1 个赞
买16-55就可以了,18-55和15-45的画质几乎没有区别,广角端甚至不如
爱折腾也别买70-300了,腾龙18-300啥不能拍,再来几个副厂的定焦,唯卓仕的就小几百块,可以实现全焦段覆盖。
习惯了就还好
主要是没有用过sony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