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2有更新在下方)
在美国待了七年多,反向润回来了。目前在某炒房示范区搞科研。说点感受吧。
首先是回国还是在美国没区别的事情
- 上网还是上那几个网,fb twitter youtube google reddit wikipedia netflix disney+ 知乎 微博 豆瓣 小红书 bilibili 腾讯视频 etc.,看到的魔怔言论还是那么多,看到的小粉红数量还是那么多,看到的反贼数量还是那么多,看到的阴间新闻还是那么多。
再说一些不好的感觉
- 国内的市容大多比不过美国城市,建筑物大部分缺乏美感,各种小店乱七八糟的,人行道上全都是电动车和自行车,送快递的不断地从你耳边扬长而过。
- 租房子这件事情上很难租到和美国差不多水平的,大部分厨房非常小,厕所也很小,硬装修很土,软装大部分也很土,而且不大的空间里面还要隔出来很多房间,美国那种常见的开放式厨房在国内非常少见,会产生在国内租90平米还不如美国大城市租60平米宽敞的感觉。以及烘干机和洗碗机这种东西也不常见。
- 天气比不过美国。美国的天比国内的蓝(物理层面,非引申义),国内东部地区大部分太潮湿闷热,像加州这种宝地的气候完虐长三角珠三角。周末去城市郊区户外活动的时候看到的美景国内的比不上美国的。
再说一些好的地方
- 抑郁大幅度改善了。在美国的时候特别抑郁,觉得活着没意思,赚钱的目的是什么也搞不清楚,现在不再有这个问题了。也说不出来具体,就是不开心的时候少得多了,大部分时候就算不说开心但也是情绪稳定总体状态还算比较好。
- 成为社会主流的一份子了。在美国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个社会的边缘人,死在家里可能一个月以后都不一定会被人发现,现在不会了,现在时刻感觉自己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 找工作容易多了。只要在拉钩猎聘之类的网站注册个账号,每天都会有一大堆人来给你介绍工作,完全不需要自己投递简历。也完全不用担心对方不给sponsor h1,也完全不用担心对方需要security clearance,也完全不用担心身份的原因只能从事特定类别的工作等等。国内名校本科+美国PhD+美国工作经验在国内的求职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比在美国求职市场受欢迎不少。
- 再也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了。比如说在美国的时候去听脱口秀的时候感觉只能听懂一半,现在在国内全都能听懂而且全都能get到;再比如说在美国的时候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很难深入讨论社会哲学文史地理艺术等话题,现在在国内再也没有这个障碍,可以尽情的和别人交换知识与思想。
- 生活成本大幅度降低。上下班不管是坐地铁还是打车价格都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吃饭的价格基本上也就美国的一半或者更便宜,盒马鲜生一大盆够两三个人吃到饱的海鲜在会员日去吃才八十多块钱,吃海底捞才两百多块钱(在美国要100多美元),各种家电比如说电饭煲压力锅什么的价格和美国比起来都是三分之一甚至更便宜。基本上在国内的东西要么是比美国便宜得多,要么是和美国持平(10%以内的差距,例如牛排,大桶橙汁,意大利餐厅等等)。总体来说虽然回国以后工资的绝对数值下降了一些,但是感觉能存下来的钱甚至超过美国的时候(这个仅限于我自己,我在美国的时候不是那种成功的faang一年划拉几十万美元的高华)
- 不焦虑了。不愁绿卡了。没有了身份的限制,不再需要担心没了工作没了身份,很多事情想做的都可以做而不必担心f1或者h1不允许做这件事情。
- 社交范围大幅度扩大。你认识的人不再是清一色的程序员,大家关注的东西不再是那点一亩三分地。看到的世界大了很多,从事各行各业的都会进入你的社交圈子。
- 社交圈子里的魔怔人数量确实少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的华人圈子比较容易筛选出魔怔人。
其他的感觉
就是还是感觉有点恍惚,七年的美国时光,基本上二十多岁的年纪全搭进去了,然后想到那种大豪斯大院子大草坪上bbq,周末整个皮划艇去钓鱼划船啥啥的美式生活从此和我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了,“我在美国发展”这种潜意识里的高华优越感心态从此也和我没什么关系了,还是觉得很神奇。但是视野真的大了很多了。当初出国感觉世界观大幅度扩张了几倍,现在回国再一次感觉世界观大幅度扩张了几倍,这一切都是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经历,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视野增大以后觉得自己就是个地球人,前些年base美国,现在base中国,再过些年又base在别的国家也未可知(其实很可能以后就不会再出国定居了)。
关于回国这件事情本身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人就活一辈子,有能力的情况下想去哪就去哪,想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去过最适合你自己的生活。我回国了有很多我的原因,其他人不想回国的种种理由在我这里并不适用,其他人留在美国的好处在我这里不一定是好处。客观来说,我不建议能够留在美国的普通人回国,国内人太多了,大家都往外扩张,去外卷而不是内卷,才是正道。
—————04/2022更新——————
有些网友朋友问我回来半年多了是否有新的感受。最近众所周知的种种社会事件的密集出现,自然令所有中国人不论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感受想要抒发。虽然我也有很多想抒发的,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在社会事件频频出现在公共空间引发人极具情绪化的阶段的感受往往并不是真正理性的。所以我就不发表具体的心理感受了,等这阵子的madness平静一下(姑且认为过阵子就平静下来了)之后再讨论或许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问题。
当然还是有些事情比之前更加深刻的体会的可以说说。
- 国内国外虽然上的差不多的网,接收的信息量差不多,看到的魔怔人差不多,阴间新闻差不多,但是看久了以后心态还是明显不同的。在美国的时候看待国内的阴间新闻,虽然也容易emo,但更多的是隔岸观火听故事的心态。在国内看国内的阴间新闻,会想的更多,会更容易代入,会时刻想要评估引火上身的可能性。
- 国内消费方面有不少问题。至少在我所在的城市,一个月收入好几万,住两千块钱房租的小公寓、每天只吃十几块钱的盒饭、没有任何娱乐消费的人被比比皆是。除了普遍消费欲望低,加班文化的盛行也让大部分人没有时间消费,这进一步导致了消费的场景和质量一般,经常会感觉有钱也很难(用正常的价格)买到好的消费体验。
- 人的大脑只会记住美好的东西。曾经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过很痛苦的经历,但是现在只能想起来“当时很痛苦”这个概念,所以对痛苦本身却没了感受,好像没法和几年前的自己共情了。
- 潜意识里,我感觉人民币好像不是钱,只是食品券。我在计算自己的net worth的时候,甚至不会把人民币算进去。可能我觉得与其说“回中国”,可能我更像是“去中国工作一阵子”,或许没几年我就又润了。但这并不是说漂泊感或者归属感的问题,只是单纯的个人对不同种类资产的价值偏好。论漂泊感,那还是在美国的漂泊感强烈的多。